岳陽一76歲老人的“綠色環(huán)保夢”
點擊次數(shù):2018-03-11 12:01:29【打印】【關(guān)閉】
他叫劉雄輝,岳陽樓區(qū)糧食局退休干部。21載傾心的付出,獲得了社會的認可。被市民稱為不知疲倦的&l
在岳陽,有一位76歲的老人,不顧年事已高,仍為綠色環(huán)保事業(yè)樂此不疲。
他叫劉雄輝,岳陽樓區(qū)糧食局退休干部。21載傾心的付出,獲得了社會的認可。被市民稱為不知疲倦的“環(huán)保老人”,多次被評為省市區(qū)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、學雷鋒模范,2012年3月,他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。面對一道道光環(huán),他很低調(diào):“為了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我只是盡了自己綿薄之力。”
在劉雄輝住所的樓下,有一間土磚屋,里面放著長瓢、刷子、石灰桶、小鏟子等工具,還有一個廢舊電池回收箱。
說起從事環(huán)保工作,還得追溯到1996年3月,那時劉雄輝尚未退休。一次他在街頭溜達,很快被宣傳欄里一段文字吸引:一粒鈕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水,等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;一節(jié)一號電池爛在地里,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,廢舊電池還能對人身體造成傷害,甚至可能致癌……
“天啦,這么嚴重!”劉雄輝震驚不已。回到家,他閉目靜思,怎么也忘不掉這些數(shù)字。這年7月,他退休了,自忖:以后不再上班了,像雷鋒那樣從身邊小事做起。能不能去回收廢舊電池,為環(huán)保事業(yè)做點貢獻呢?
說干就干。每天吃罷早飯,他穿身工作服,腳蹬膠鞋,背著黃包出發(fā)了,穿街道,過小巷,到密集的社區(qū)尋找舊電池,有時戴上口罩和塑料手套到垃圾桶、廢墟堆里去翻弄,大熱天,垃圾桶、廢墟堆里蚊蟲成堆,臭氣熏天,難受極了,路人見了都捂著鼻子繞行,可他不顧,要是能找出一兩節(jié)廢舊電池,他就覺得有了一份成就感,心里十分滿足。
一條漢子,才一兩年就瘦了一圈。子女們嗔他,“有清福你不享,這是何苦呢?”老伴也數(shù)落他:“像個收廢品的流浪漢,成天在外面瘋跑,弄得身上臟兮兮的,圖個啥呀?”可劉雄輝淡淡一笑:“作為一個老黨員,老干部,我不干誰干?”
春來秋去,老人踽踽行走,身后拖著一串一串的腳印,烙滿岳陽市大半個中心城區(qū)和街道,收集廢舊電池、廢電板150多公斤。十年過去,隨著年歲增長他一個人感到力不從心,于是便上門與一些學校聯(lián)系,宣傳環(huán)保知識。他自己掏錢買來練習本、鉛筆、棒棒糖等獎勵那些上交了廢電池的學生,光用于購買獎品的錢就花去他兩個多月的工資。
很快,學生帶動家長,家長帶動身邊居民,不斷有人將家中的廢舊電池拿出來,放到回收廢舊電池箱中,劉雄輝便將廢舊電池送到環(huán)保局,以便統(tǒng)一處理。有一組驚人數(shù)字,21年來,劉雄輝累計收廢舊電池2500多公斤、廢棄煙盒3000多個、煙頭55公斤。
城市“牛皮癬”是一大公害,大煞風景?吹綐堑览、路燈柱子上那些亂貼的小廣告,劉雄輝如剌在背,十分不舒服。他曾當面呵斥過那些亂貼小廣告的人,由于沒有強制約束措施,對方根本不予理睬。
無奈之下,劉雄輝只好挽起袖子,用指甲去摳。后來,他又去五金店買來小鐵鏟,從此,小鏟子不離身,走到哪,帶到哪,見了“牛皮癬” 就用鏟子鏟,可是有些年深月久的“牛皮癬”很“頑固”,鏟后仍留下疤痕。他便買來涂料、油漆涂刷,以恢復“本來面目” ,其良苦用心可見一斑。
他憑著這股 “倔” 勁,刮禿鏟子50多把,刷去油漆、涂料近500公斤,清理“牛皮癬”達200多斤,小廣告30多萬條。他每月的退休工資,除了一部分給老伴做生活費,其余都用于環(huán)保和公益事業(yè)。
如今,他老伴和子孫們也到街頭當起了環(huán)保義務勸導員。城里亂貼小廣告的人少了,樂做環(huán)保的人多了,天藍、水清、草翠、樹綠的宜居環(huán)境出現(xiàn)了。每每看到這些變化,劉雄輝臉上笑成一朵金絲菊。